菜单
菜单

对本科生活的一点总结和思考

再没有多少天,也要被冠上“毕业生”的名字了,恍恍惚惚,三年结束了,也许大学也就这么结束了。

三年前,向父母许诺“我觉得我最次也能考上**大学”,很高兴又很不幸来到了这所“最次”的学校,报考了当时最贵的专业之一,不过至少这门学科我感兴趣,而且现在仍有热情。

三年的时光不算漫长,反而越到这个时候,越觉得大学真短,越觉得从前落下了许多,而且其中的许多已经补不回来了。

有时候觉得大学像一个网吧,刷屏游戏之间三年过来了;有时候觉得自己还是学了一些东西的,一瓶子不满吧,半瓶子还能晃荡;更多的时候觉得自己过得挺虚无的,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了一张很大的饼,到头就吃了一口。

许多事情雄心勃勃,想要做好,却慢慢消磨了热情,虎头蛇尾;许多事情想认真对待,却发现自己认真的时候又傻又累,便慢慢许多东西都放任它们了。

空间里唯一尚存的一篇2015年的日志题为《武汉大学的一位毕业生的思考》,今晚不小心翻到了,也就是为什么这篇矫情文章的原因吧。

文章中提到了几点,现在回想自己的大学来,真的有许多印证了。

文章作者是武汉大学的一名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放弃了学校的职位和保研资格,去企业待了一年风生水起之时辞职创办学堂,只因对中国教育的不满。

文章提到的第一点“精神缺乏,游戏成风,学生忙着贴金,老师忙着项目”。这确实存在,也看到了。三年中包括自己在内的许多人,花费在或游戏或社交软件或碎片新闻或刷剧上的时间远大于在读书上课的时间,严重者挂科,甚者被劝退。到了某个时候粉饰一下自己,比赛挂名,论文放水。老师们也无心顾及这些同学,要做课题,要写论文,要带其他学生。

但我们也能看到有学霸科科90+,也有在编程技术上肯努力并有成绩的 那些dalao,也有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项目。

第二点说到了社团,绝大多数的社团喜欢把自身定义成服务同学,却在许多地方为难着同学。社团时间和上课时间,相信很多人为社团逃过课,一是觉得上课无聊,或者因为对社团的热情,再或者是迫于一种压力。不得不说,社团让我们结交了许多朋友,但是又说回来,你的社团真的给你带来了多少效益?这个时间换做自学自习的效益比是多少?这个真的要因人因社团而异了。

以我院来说,好像没有那个社团能